[APCH2007]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动脉顺应性变化

国际循环 2007/11/30 11:23:00

[摘要]目的 观察不同血糖水平患者在不同血压水平时的动脉顺应性的特点。方法 选取空腹血糖大于5.6mmol/l的受试者共313人,分为正常血糖、空腹血糖受损(IFG)、糖耐量减低(IGT)和糖尿病共4组,同时测定受试者的血压及动脉顺应性。结果(1)血糖正常组、IFG组、IGT组与糖尿病组间大动脉顺应性(C1)、小动脉顺应性(C2)均有显著性差异。(2)非糖尿病患者血压达标组中C2明显改善,P<0.01。(3)血压正常组中,血糖正常组、IFG组、IGT组与糖尿病组间C1、C2均有显著性差异。(4)高血压患者中,血糖正常及IGT组与糖尿病组的C1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;血糖正常组、IFG组、IGT组与糖尿病组的C2之间存在明显差异。结论 血糖对血管弹性的影响独立于血压水平,血压达标在各种糖代谢水平的患者中均可改善动脉弹性。
[关键词] 血糖;血压;动脉顺应性;大动脉顺应性(C1);小动脉顺应性(C2)

动脉顺应性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,是动脉血管壁的内在弹性特征[1]。高血压及糖尿病都会影响血管的弹性,使血管顺应性降低[2]。本研究通过在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血压达标及不达标状态下,分析其动脉顺应性的特点,从而揭示高血压、糖尿病相关血管靶器官损害中的一些临床问题。

1 一般资料及方法
1.1 一般资料
研究对象来自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空腹血糖 >5.6mmol/L的患者,共313例,其中男性173例,女性140例,平均年龄52.90±11.49岁。糖尿病、空腹血糖调节受损(IFG)的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。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,将收缩压≥13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80mmHg的糖尿病患者定义为糖尿病的高血压状态。
1.2 血液生化学检查
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,血清胰岛素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(OGTT):所有受试者空腹12小时后于次日清晨口服75g无水葡萄糖粉(溶于350毫升水中),分别在口服葡萄糖粉前、口服葡萄糖粉后30、60、120及180分钟时取外周血测定血糖及胰岛素水平。
1.3 血压测量方法
所有受试者在测量前静息15分钟,在安静环境下取坐位,由专人采用专用台式水银血压表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2次,每次测量间歇1分钟,取二次平均值为测量结果。血压测定在OGTT前进行。
1.4 动脉弹性的测量
所有受试者在检测前静息30分钟,在安静环境下取仰卧位,采用美国HDI公司CVProfilorTMDO-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系统测量血管弹性[3]。选用合适的袖带缚于右侧肱动脉位置测量卧位血压,将动脉脉冲压力传感器置于左侧桡动脉搏动最强处,采集桡动脉搏动波形图30s,计算机分析舒张期压力及振荡衰减,应用修正的Windkessel循环模型计算出大动脉顺应性(C1)和小动脉顺应性(C2),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。
1.5 统计学处理
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0.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。计量资料以平均数±标准差表示;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,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。P<0.05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。计数资料采用X2卡方检验。
2 结果
2.1 所有受试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(OGTT)后,根据血糖水平将受试者分为4组,结果提示,在血糖水平不同状态下,只有糖尿病组中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降低。校正年龄后,前3组与糖尿病组间在大动脉弹性指数(C1)、小动脉弹性指数(C2)方面形成差异显著,P<0.01。见表1。
表1  受试者的基本情况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血糖正常组         IFG组        IGT组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糖尿病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=8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=36           n=45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=146   

性别(男/女)         43/43           20/16           30/15          83/63
年龄(岁)    52. 90±11.13      54.91±11.14     54.32±9.76       52.27±11.09
BMI(kg/m2)  25.10±4.69        26.00±4.35      26.30±4.92        27.11±3.24**
腰臀比      0.86±0.08         0.91±0.07*       0.91±0.08**        0.93±0.09**
收缩压(mmHg) 130.29±16.50    132.49±18.62    130.51±17.33     130.68±17.04
舒张压(mmHg) 75.77±12.02      76.79±9.87       76.06±10.83      75.24±10.02
脉压(mmHg)  54.75±13.39      55.71±11.62      54.64±11.41      55.48±10.58 
HOMA-IR△     1.52±0.61       1.86±0.61*       1.86±0.82**       2.24±0.71**
C1(ml/mmHgX10)12.82±4.89      12.51±5.42      13.71±4.53       10.08±2.68**
C2(ml/mmHgX100 )4.66±2.21      4.73±2.62       4.58±2.14        3.12±1.60**

注: 各组分别与血糖正常组比较*P<0.05,**P<0.01。表示经自然对数转换。
胰岛素抵抗指数(HOMA-IR)=空腹胰岛素X空腹血糖/22.5

2.2 非糖尿病组、糖尿病组根据不同血压达标要求进行分组,结果提示,血压未达标组有更多的脉压增大。校正年龄和脉压后,糖尿病亚组中的血压达标组,C1、C2均有改善的趋势;非糖尿病亚组中的血压达标组,C2明显改善,P<0.01。见表2。

apch,apch2007

注: 未达标组与达标组比较(B vs A, D vs C)* P<0.05  ** P< 0.01
2.3 校正年龄、脉压等影响因素后,血压正常者中,与血糖正常组、IFG组、IGT组相比,糖尿病组的C1、C2明显降低,P<0.01;高血压患者(血压未达标)中,与血糖正常组、IFG组、IGT组相比,糖尿病组的C1、C2均明显降低,P<0.01。

讨    论

血管病理损害的重要因素是高血压、糖尿病及脂质紊乱。血压应切力的增加可直接损伤血管内膜,血糖增高糖基化后的氧化应激同样会改变血管的正常结构,而脂质紊乱可以加重这一血管结构病变的进展。动脉弹性指数C1又称容量顺应性,反映大动脉顺应性,它对随着年龄增大的顺应性变化特别敏感。动脉弹性指数C2又称振荡顺应性,反映小动脉顺应性,它对与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(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等)特别敏感[4],校正年龄后,C2两个单位的下降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的明显预示因子[5]。

McVeigh等研究中发现,糖尿病患者具有比对照组明显降<

评论内容